最新資訊 New
- 2021-09-01
農業農村部:豬肉價格近期下跌非... - 2021-06-04
食堂承包應加強原則創建,規范占... - 2021-06-04
食堂承包應該公開招標,擇優錄用... - 2021-06-04
餐飲管理業現狀進行淺析與解讀 - 2021-06-04
食堂承包選擇標準份額
市場行情
一條大河波浪寬,風吹稻花香兩岸
民以食為天,糧食是人在世界上得以生存的根本,糧食即五谷。一說五谷為稻、黍、稷、麥、豆,一說五谷為黍、稷、麥、豆、麻。后來五谷指稱的范圍漸漸擴大,泛指所有農作物或農產品。
中國自周代開始就是農耕大國,周人祖先后稷是農耕始祖。傳說他出生后就會辨識五谷的種子,懂得種植、耕耘、收獲,自此周人就從原始的漁獵生產方式中解脫出來,在生存方式上獲得了自由。“周”字的初形上“田”下“口”,與田地、農耕有關。
農業是立國根本,人們只有吃飽了才能發展其它各項事業。所以說“五谷者萬民之命,國之重寶”。古人常說“社稷”,“社”是土地神,“稷”代指谷神,“社稷”即土地與糧食。后世常言“江山社稷”,正是把社稷作為了一個國家安定的根本。
國人對五谷的熱愛源于生命對食物的感恩,文學藝術中表現、歌頌五谷的題材比比皆是。如《詩經·七月》:
六月食郁及薁,七月亨葵及菽。八月剝棗,十月獲稻。
這是先民如實記錄一年的收獲:六月吃李子和葡萄,七月烹調葵菜和豆,八月打棗,九月收獲稻米,一年四季按部就班,食物的按時成熟讓人心里無比安定。
又如辛棄疾的《西江月》:
明月別枝驚鵲,清風半夜鳴蟬。稻花香里說豐年,聽取蛙聲一片。
七八個星天外,兩三點雨山前。舊時茅店社林邊,路轉溪橋忽見。
“稻花香里說豐年,聽取蛙聲一片。”我們耳熟能詳,描繪了一幅五谷豐登、安居樂業的圖景。物阜民豐、衣食無憂即是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,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民族的最高理想。
從唐代開始,民間就出現了五谷糧食畫,即用糧食作畫,重慶、陜西、山西等地皆盛,又稱為“糧藝”、“谷藝”、“豆塑畫”、“百米圖”、“米畫”等。
糧食生長于一方土地,人們對糧食的熱愛進而擴大到對土地的熱愛,人們對鄉土、對祖國的眷戀往往集中表現于糧食上。詩經時代,就有士大夫通過黍離表達對家園的難舍、對故土的難忘,一喟而成千古絕唱:
彼黍離離,彼稷之苗。行邁靡靡,中心搖搖。知我者謂我心憂,不知我者謂我何求。悠悠蒼天,此何人哉!
彼黍離離,彼稷之穗。行邁靡靡,中心如醉。知我者謂我心憂,不知我者謂我何求。悠悠蒼天,此何人哉!
彼黍離離,彼稷之實。行邁靡靡,中心如噎。知我者謂我心憂,不知我者謂我何求。悠悠蒼天,此何人哉!
《世說新語·識鑒》記載,魏晉時期有位名士張季鷹,在秋風吹來之時,突然想吃故鄉的菰菜羹和鱸魚膾,就辭官不作,回到故鄉去了。這就是所謂的“莼鱸之思”。人們都說,鄉愁體現在舌頭上,就是故鄉的土產讓人魂牽夢縈、念念不忘,哪怕在異鄉高官厚祿都不能平復對故鄉土特產的思念之情。
不僅在古代,現代的詩詞歌曲中也有從五谷引發對土地對鄉土熱愛的篇章。素有當代詩經之稱的歌曲《我的祖國》開篇就唱:“一條大河波浪寬,風吹稻花香兩岸”。大河與肥沃的土地養育了一望無垠的糧田,這些糧田養育了中華民族無數兒女,“這是強大的祖國,是我生長的地方,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,到處都有明媚的春光!”富足,強大,遼闊,美麗,安寧,生機勃勃,就是我們的故鄉,我們的祖國。(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)
發布時間:2017-03-05 08:47:40 點擊數:0次 發布者:管理員
標簽:
下一篇:恩泉餐飲管理5步:計劃、流程、組織、戰略、文化